我們一說到銀壺,純度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銀壺的純度,到底有多重要呢?
純銀不純,好銀壺不“薄”
純銀到底有多純?純銀其實并不純!
國際純銀標準是925銀,當銀含量達到92.5%時,就稱為“純銀”。銀純度越高就越柔軟,而且容易氧化。西方在19世紀中葉就研發(fā)出了925銀,不僅硬度提高很多,抗氧化能力也變得很強。自從1851年蒂芬妮推出第一套925銀飾品后,925銀便開始流行看。
真正高純度的白銀稱為足銀:純度達到99.0%時稱為足銀,99.9%千足銀,99.99%萬足銀。國內足銀廣泛用于用于生產各類銀飾品。
目前我國市面上大部分銀壺生產商采用銀料為國標一號銀,國標一號銀是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2年9月17日頒布的國標GB/T 4135—2002中的純度為99.99%的白銀。但是,大多數廠家在切割原料、銀磚化銀壓板的過程中,加入0.5%到1%的銅,而其成品銀壺純度只能勉強達到99.0%。
追求輕且薄銀壺的壺友一定要注意,特別輕薄的銀壺純度一般在95.0%左右甚至更低。成品純度在999以上,容量1500ml左右的中號銀壺,壺身厚度一般在1mm到1.2mm之間。壺身厚重些,燒出的水韻味會更足。
純度高,養(yǎng)生效果好
從體驗上來說,高純度的銀壺燒出來的水是甘甜的,能使茶湯變得柔潤絲滑,茶香四溢。低純度的銀壺燒出來的水往往有些許的晦澀難咽,對茶香的激發(fā)效果也不穩(wěn)定。
從安全角度來說,高純度銀壺雜質的含量微乎其微,對身體有益無害。低純度銀壺,除銅外,或多或少含有鉛等雜質。鉛是眾所周知的毒性重金屬,一旦進入人體就很難排出。鉛超標則會對神經、造血、消化、腎臟、心血管和內分泌等多個系統(tǒng)產生危害。
純度高,看起來更漂亮
從感官上來看,同樣是亮面的新壺,高純度銀壺會給人一種透亮的感覺,并有鏡面效果(高純度白銀反射率可高達99%)。低純度的銀壺則壺身發(fā)暗,沒有那種晶瑩剔透的感覺。
在銀壺使用過程中,銀與硫化氫等起反應,表面發(fā)黃變黑,屬正,F象。高純度銀壺經過精心保養(yǎng)后表面會形成均勻的氧化層,油潤有光澤。低純度銀壺則由于雜質析出或與空氣中某些物質其反應后生成不同顏色的化合物,壺表面斑駁陸離,顏色不統(tǒng)一,且暗淡少光澤。
純度高,工藝價值高
從一塊銀板,到一件精美的銀壺作品,需要經過化銀壓板、制胎、鏨刻、焊接組裝、打磨拋光等多道工序。壓板時,銀料純度越高就越容易起泡,加銅后就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鏨刻時,銀料純度越高表面越“發(fā)肉”,鏨刻工作量會增加很多。焊接時,銀料純度越高焊接難度越大,為保證成品只能使用高純度焊藥。打磨拋光時,純度越高越容易出現劃痕……
根據蟠龍工藝的生產現場統(tǒng)計,不摻銅的銀壺與摻銅的銀壺比較,同樣工藝質量要求,大約要多花50%的工時。
好銀壺,少做舊
有的壺友或是沒時間打理銀壺,或是不喜歡新壺的感覺,就直接入手了做舊的銀壺。許多廠家也會在銀壺出廠前就做舊了。
個人認為好銀壺不宜做舊。一是新銀壺,要的就是足銀本身晶瑩剔透的感覺,表面做的烏漆墨黑就不是足銀的感覺了;二是做舊的材料大多是不能食用的化學原料,即使是表面做舊,對水質依然會有或多或少的傷害;三是有些廠家做舊,主要目的是遮掩銀壺瑕疵,比如壺身不周正、表面不光滑、砂眼焊縫劃痕等等。正所謂一黑遮九丑。
(作者系華北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蟠龍工藝董事長) |